华园要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二】奉献给大山的赤子之心

发布日期:2014-05-08

     新华学院报讯(学生记者 康引兰)今年25岁的王光义家住安徽省广德县卢村乡,是402永利官方网址2007届电子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1)班的毕业生。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王光义清楚地了解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允许自己去做一份没有工资、没有保障的志愿者工作,可是他义无反顾。

    2012年7月,年轻的小伙子踏上了志愿的道路,独自一人背着重重的行囊,冒着炎炎夏日难耐的暑气,登上了前往黄山市休宁县的汽车,展开了一段特殊的志愿服务之路。

    双脚站在黄山市休宁县的街道上,看着一溜排的古建筑,王光义的心情兴奋又激动。这座古老的县城虽然破旧,但又带着一股特殊的浓厚的文化氛围。走进团县委大门,接待的当地同志们都很亲和,也很热情,他很快就没有了局促和不安,融入到这个新集体当中。在这里,王光义负责帮助、资助贫困大学生、青工青农,维护单位网络以及后勤等方面的工作。  

    王光义在休宁县安家的小窝是团委为他租的一个约四五十平方米的安置房,屋子很小、也很旧。房子的背后就是火车站。王光义说,刚开始每天晚上,他都被火车在铁道上奔驰的轰鸣声和到站出站的鸣笛声吵得难以入睡。年轻人的适应能力总是难以估量的,一个星期后,王光义就习惯了,在“站台乐章”中安然入睡。

    历史上曾出过19个状元的休宁县一直很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的孩子们生活都很艰辛。“小学就住校宿舍,因为没有正规的食堂,吃的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的梅干菜,带一次菜就可以够吃上好几天了。”目睹学生们的艰苦生活,王光义觉得很心酸。于是,王光义参与了团县委的一件“义举”,为孩子们建成了安徽省第一个“希望厨房项目”, 并在鹤城实验学校实施“学生营养工程”,提高了农村学校住宿生就餐标准。王光义说,领导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希望厨房为贫困学生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是实实在在为学生办好事。”

    工作中,王光义还了解到,每年有一批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考上了大学却没办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而放弃了宝贵的机会。这些情况令王光义异常惋惜。要怎样才能帮助这些学生们呢?王光义和团委的同事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组织了一场“爱心圆梦大学”活动,通过走访,让爱心人士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去资助他们上学。当地的老百姓听说这一活动都积极响应。王光义说:“学生们都很自立自强,他们并没有坐在家里等别人来帮助他们,而是积极地想办法。有的高中生为了能多赞点学费,暑假刚刚开始就出去打临时工;有的学生主动向我们团委提出申请,不要他们的资助,只要帮他介绍一份安全的临时工。”王光义被孩子们的质朴深深打动了。2012年,他们共资助了30多个考上了二本的学生,金额达20万左右。

    在当地人眼中,茶叶蛋是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一次半天的走访过程中,三个家庭都往王光义的口袋和手心里塞鸡蛋。“半天吃了三个鸡蛋,坐在回来的车上胃都难受,但心里却甜丝丝的。”王光义笑着说道,“不吃的话,乡亲们会不高兴的。”

    乡亲们的热情和纯朴让王光义爱上了走近基层。天气最炎热的时候,王光也都会和团委的同事一起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去乡里走访。“最美挑山工”家的龙凤胎的兄妹、全部考上大学的三姐妹……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7年来,风雨无阻,艰难攀爬了20多万公路陡峭山路供龙凤胎子女上大学的挑山工母亲是我们圆梦计划最成功的典型例子。安徽经济频道的记者前去采访,在中央晚间新闻联播上播出后,反响非常好。”王光义自豪地说:“拍摄期间,我还负责联系工作,帮助记者扛机器、拿水……”

    夏天到工地上给施工工人送上西瓜、毛巾、降暑药品;参与休宁中学百年校庆的组织工作、青少年社区矫正、少先队建设,青年联谊会……在休宁辛勤工作了一年,努力办好事绝不扯后腿的王光义表示,自己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工作给他最大的感悟就是学会了两件事:一是做人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二是做事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

    作为一名独生子女,王光义坦言:在休宁县团县委,他找到了家的感觉。那里的大哥大姐,教会了他很多,帮助了很多。无论是在工作、生活、思想方面都有帮助。他被那种工作氛围吸引,也被团里的大哥、大姐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他说,到最后都不舍得离开。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到处走走。”王光义说道。在休宁县的一年四季里,王光义说他最喜欢秋天。“秋天的时候,休宁的树叶都黄了,还有大片的菊花,有黄的、白的,非常的美丽,空气里都是甜丝丝的味道。”

    王光义说,如果能报道的话,他希望多介绍介绍这里,他想改变这里的贫困;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够走进在基层,在基层得到切实的锻炼;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黄山市休宁县的美丽和美好。